• 心血管内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医院主站|科室导航
    • 1
    • 2
    • 3
    心脏重症监护科
    科室专家
    科室介绍

    心脏重症监护科CICU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隶属于心血管医院心血管急重症中心,由原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CCU病区发展而来,于2023年8月31日开科。本亚科以病人为中心,围绕心血管急危重症及心血管系统常见多发疾病开展临床诊疗工作,在辅助装置联合急诊PCI成功救治极高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以及暴发型心肌炎等极高危心血管重症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医、教、研领域多方位开展工作。

    医疗领域,拥有能独立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床旁血液净化(CRRT)、呼吸机、临时心脏起搏、体外除颤、急诊/择期冠状动脉治疗等各项支持技术的专业团队。并联合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在全国内率先开展了30分钟移动式辅助装置救治生命链,可以最早为患者实施IABP、ECMO等先进技术,探索建立了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风险预警体系,及各种冠状动脉成形/支架术、临时/永久起搏器安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LVAD)术后重点监护等工作。

    教学领域,本学科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本科生教学、研究生教学以及进修生培训基地。开展心脏重症患者合并症临床处理和心脏急重症临床病例讨论等,推动了心血管急重症继续教育的发展,为提升全国心血管急重症医师的临床能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科研领域,在全国率先发表了第一部《心源性休克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标准,提高了心源性休克救治的成功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牵头参与制定了“COVID-19疫情期间急性心血管疾病救治”一系列国家级专家共识,并被“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全国推广应用;与此同时,共识英文版也在全球心血管界影响力最大的专业期刊《Circulation》发表,指导全球抗疫。病房每年配合国内、国际大型多中心科研机构完成多例临床试验和研究,为人类健康及生命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科工作人员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带领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落实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医疗辐射能力覆盖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赞扬和认可。

    学科带头人陈静,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急重症学组全国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FACC); 国家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导师; 中国医师学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急重症学组委员兼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血管危重症学组委员; “十四五”重点专项指南编撰专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通讯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初审专家; 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委员; 中国中部复杂冠脉介入青年委员会组长; 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委员会黄金会员;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急性心血管疾病医疗救治中心数据委员会 主任委员;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暴发性心肌炎质量控制中心 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武汉市中青年骨干人才。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和中央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各一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参编参译论著4部。

    科室位置

    门诊位置:心血管大楼(18号楼)2楼

    病房位置:心血管大楼16楼

    院内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