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4月19日下午,我国著名国学专家和诗词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李敬一教授应邀再度莅临我院,就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为全院干部职工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人文专题讲座——《唐诗精神与社会生活》。
院党委书记万红慧主持讲座。全体在院院领导、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职能部门正副职、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等近3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李敬一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李敬一教授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讲座在听众与李敬一教授的齐声诵读声中渐入佳境。听众在李敬一教授三个多小时的倾情演讲中,感受唐诗的韵味,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铭记文化传统接班人的使命。
李敬一教授从“今天你背诵唐诗了吗”、“唐代哪些人在写诗”、“唐诗为什么如此繁荣”、“你领悟了唐诗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么”、“你理解学唐诗与提高医务工作者综合素养的关系吗”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唐朝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号召大家坚持阅读,提倡背诵,坚定文化自信。
“现在社会节奏太快,唐诗很干净,没有太多负面的影响,是我们荡涤心灵,陶冶情操的慰藉。”李敬一教授如是说。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作为“一代之文学”,唐诗是太平盛世的标志性文化,是一曲时代赞歌,体现了大气磅礴、震古烁今的“盛唐气象”。
李敬一教授认为,今天了解唐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可以正确地认识历史,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更可以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从而为建设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借鉴。
盛世的舞台,融合的民族,解放的思想,官家的推崇,多元的艺术和荟萃的流派给了唐诗壮大的平台。李敬一教授举及诸多趣闻轶事,告诉我们吟诗唱曲在唐朝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从皇帝妃子,文盲武夫,文人墨客到黄毛小孩,写首好唐诗就像现在互联网一样普及。
不仅如此,李敬一教授指出,唐诗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进取,昂扬乐观,内容非常健康。同时,它的意境丰富优美,语言精炼、形象,形式以整齐为特色,讲究声韵、节奏,是世界各民族诗歌中的精品。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华,唐诗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成长启示,以及丰富的审美价值。
为此,李敬一教授强调,唐诗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我们应当珍惜,应当认真地继承,更应该将它弘扬光大。“文化传家久,诗书继序长”。李敬一教授号召,每个位医务工作者都应该从唐诗这样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提高思想境界,丰富人文素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要求,使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生更为美丽!
讲座中,李敬一教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吟诵古典诗词,时而浅吟低唱,时而慷慨激昂,感染了现场听众一同轻声相随。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不时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万红慧书记在总结讲话中,代表全院职工感谢李敬一教授就弘扬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带来的精彩讲座。他表示,李敬一教授的讲座,将唐诗这张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名片与落实十九大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密切结合,与提升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紧密结合。
万红慧书记号召全院积极践行李敬一教授的倡导,多看多学古诗词,努力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充分树立文化自信,让中华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之花,在更多医务工作者的心灵中长久地扎根绽放。(文/高婷 图/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