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医院新闻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3年05月 总第113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4000公里的“生死时速”:武汉援疆医生下了飞机直奔手术室
    发布: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2-05-26
    A+ A-  

    本站讯 “王教授,您到哪里了?现在有一位手术患者正在抢救,亟需您的帮助!” 5月16日下午4点30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新一批援疆3人医疗队乘机抵达与武汉相隔4000多公里的新疆博州机场。麻醉科王鄂友副教授刚下飞机,就接到博州五师医院手术室打来的紧急求助电话。

    正在手术中的王鄂友

    “不去酒店入住,直接去五师医院,去手术室!”患者生命危在旦夕,三名医疗队员当机立断更改行程,王鄂友抓紧在车上赶紧了解病情。原来,这名患者刚刚在全麻下实施了肾结石碎石取石手术,术后麻醉复苏期间,突然出现持续的低血压、心率紊乱症状。五师医院手术室麻醉科正在采取应对措施,但病情比较棘手。

    “尽量稳住循环,稳定血压。”初步了解病情后,王鄂友依照以往抢救经验,抓紧交代抢救要点,一边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开快一点!”

    17点18分,汽车抵达五师医院,王鄂友下车直奔手术室。此时,患者的心率每分钟只有40次,血压下降到75/45毫米汞柱,面部肿胀、肢体冰凉,处于循环衰竭的危急状态。

    王鄂友戴上听诊器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指导超声科医生紧急进行心脏彩超,手术室护士急查血气分析……通过一系列检查,王鄂友判断,患者是术中发生罕见的速发型过敏反应,从而导致心脏功能紊乱。

    找准病因后,王鄂友下达一系列医嘱:配置血管活性药物和极化液,稳定心脏功能;采取扩张周围血管、缓解血管痉挛等措施,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按照武汉专家的指导意见,五师医院救治团队每隔1-2分钟为患者推注药物,并根据患者病情不断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配比。经过近6个小时的抢救,患者血压提升,心率、尿量的状况也逐步恢复,生命体征终于平稳。

    此时,已是深夜11点36分。这场跨越4000公里的“生死时速”,也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疆工作的生动写照。

    5月16日,按照“鄂博双百医生手牵手工程”的工作安排,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选派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名专家在内的20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博州,在当地医疗机构开展为期一周的短期援疆工作。王鄂友“手牵手”帮扶的对象,正是五师医院手术室麻醉科主任刘冬子。

    抢救回生命后,王鄂友继续与该院重症医学科、功能科、手术室麻醉等专家进行病情讨论,决定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观察。王鄂友还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患者儿子紧紧握住王鄂友的手,“是湖北专家救了我父亲的命!”

    5月16-23日的一周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本批援疆专家分头在兵团五师医院和博州人民医院开展支援。眼科贺涛教授在五师医院开展坐诊、手术示教,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视网膜静脉阻塞管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的临床实践带教,还为一位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干细胞移植”手术。呼吸内科陈宏斌作为二度援疆专家,再次与老朋友们相聚,将新冠疫情患者救治和呼吸道纤支镜救治等最新知识带到博州人民医院,快速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

    眼科贺涛教授手术示教和临床实践带教

    “天山长江一脉牵,鄂博手足情相连。”从1999年开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先后派出近50名专家参加湖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分别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博州人民医院、博州五师医院等4个受援点开展医疗援疆工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坚持“双层全覆盖”的援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医院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为新疆人民送去了党的温暖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并于2019年协助博州五师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得到了当地医疗同行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也为当地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湖北医疗队”。(邹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