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 English | Francaise
  • 首页 > 微创介入/特色诊疗 > 介入及微创诊疗技术
    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技术
    发布:党委宣传部 阅读次数:2533 时间:2013-03-06
    A+ A-  

     

        心血管内科自上世纪90年代初,即在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李庚山教授的指导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大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极低。学科带头人黄从新教授先后赴全国20多个省市50多家医院演示、指导心血管病介入技术,并多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学习班,极大地推动全国心脏病介入诊疗的开展。

    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每年新增患者7000多万人。高血压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明显增高,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 经皮肾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简介:少数高血压病患者尽管接受了较大剂量药物联合治疗,其舒张压仍持续增高,保持在115mm Hg以上。这种顽固性高血压部分是由肾动脉交感神经导致的。可经皮将消融导管送至肾动脉近端,在电刺激指引下放电,毁损支配双肾的交感神经,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适应证:顽固性高血压病。

    优点:创伤小,降压疗效显著。

     

    • 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治疗肾动脉狭窄

    简介:肾动脉狭窄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肾血管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肾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为肾动脉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大动脉炎和肾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年龄、性别和种族差异。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现已成为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最常用方法。

    适应证:肾动脉狭窄。

    优点: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部分患者可改善肾功能。

     

    冠心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在动脉内膜形成粥样堆积物,造成心脏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坏死等症状,并极易导致猝死。

     

    •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

    简介:冠状动脉造影是指经皮穿刺外周动脉将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送至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通过推注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明确冠状动脉是否有病变以及病变的部位、程度等的方法。

    适应证: 有胸痛病史但疼痛症状不典型;确诊为冠心病拟进行冠脉搭桥或PCI术(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难治性休克;室间隔穿孔;心肌梗死后再发心绞痛或运动试验阳性者;无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病史,但心电图(包括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有缺血性ST-T改变或病理性Q波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冠心病人第一次造影后病情加重者;冠脉搭桥后再发心绞痛;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易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原因不明的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不齐者;特殊职业者(如飞行员等)的健康检查。

    优点:适应证较为广泛,创伤小,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

    简介: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统称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PTCA和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适应证: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优点:手术创伤小,无出血,术后几乎看不到伤口;手术局麻,整个手术过程患者清醒,术中可与手术医生交谈;手术时间短,一般在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患者承受的痛苦轻,部分患者术后可步行回病房;手术安全性高、疗效立竿见影、术后恢复快、费用相对较低。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或快或慢的异常搏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慌、胸闷、头晕、心前区压迫感或疼痛,也可能感到恶心、呕吐、尿频,严重者甚至昏倒,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 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类心律失常

    简介: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通过释放射频电能使特定的局部心肌细胞脱水、变形、坏死,自律性和传导性都发生改变,从而根治心律失常的介入性技术。

    适应证:发作频繁和药物治疗无效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症状重或药物治疗不满意的心肌梗死后室速;伴有房颤且心室率快速的预激综合症;顽固性房扑,特发性房颤;药物治疗不满意的流出道室性早搏等。

    优点:创伤轻微,手术局麻,部分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一般3天即可出院,一周内可恢复正常工作。部分疾病射频消融术治愈率达95%以上。

     

    •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起搏功能障碍

    简介: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起搏功能障碍。

    适应证: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症状的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性II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或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率<40次/分或心脏停搏时间>3s;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必须采用具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治疗时;神经介导性晕厥;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心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优点:有效控制患者心脏节律,维持基本的心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佳。

     

    • 植入型心脏除颤器(ICD)植入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

    简介:ICD形状类似于人工心脏起搏器,当心脏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时,发放电刺激或除颤纠正恶性心律失常,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生命。

    适应证: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又无合适的药物防治;室颤复苏后的猝死高危者;电生理检查易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无合适药物可防治的患者。

    优点:疗效好、作用迅速、操作简便以及与药物相比较为安全。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是因由于心肌功能障碍导致心脏循环功能异常,并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严重者需端坐呼吸、咳嗽,双下肢浮肿等。有风湿性心脏病、得过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病患者等,需警惕此病。

    • 心脏再同步化(CRT)治疗心力衰竭

    简介: CRT是一种通过介入的方法在心腔内植入电极,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的治疗方案。

    适应证:心脏失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

    优点:大部分患者在安装CRT后,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心腔显著缩小、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短期内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室肌肥厚为突出特征的原发心肌病。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16%,保守估计有200万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患者的心脏会逐渐丧失功能甚至发生猝死。

     

    • 化学消蚀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简介: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胸痛、乏力或晕厥,主要发病机制为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导致流出道梗阻。首选的治疗方案是通过介入的方法将无水酒精注入支配室间隔的动脉,造成室间隔梗死、运动减低,可明显降低流出道的压力阶差,解除梗阻,缓解症状。

    适应证: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优点: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疾病预后。

     

     

     

    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粘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影响心脏功能。患者多无缘无故出现乏力、气短、心脏杂音等。

     

    •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

    简介:在X线指引下经皮送入球囊导管至二尖瓣口,加压扩张,解除二尖瓣狭窄。

    适应证:二尖瓣中、重度狭窄。

    优点: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和危险,病人痛苦小,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具有外科手术无可比拟的优点。

     

     

    大血管病

    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心脏血管的内膜局部撕裂后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样剧烈疼痛的表现。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血管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患者死亡率非常高。

     

    • 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

    简介: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介入治疗通过对其采用在主动脉内覆膜支架封闭内膜撕裂口,使得主动夹层获得治愈。

    适应证: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

    优点:与外科手术相比,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隔绝术优势显著,将手术由大变小,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乃至猝死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

     

    • 微创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简介: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纠正先天性心脏畸形

    适应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

    优点: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创伤和危险,病人痛苦小,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具有外科手术无可比拟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