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医院新闻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3年05月 总第113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外科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术
    发布: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3-06-07
    A+ A-  

    本站讯 “一二一,一二一……”6月5日中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里,植入了国产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吴爹爹(化姓),在病床旁一边喊着口号一边来回踱步锻炼身体。当天下午4点,他顺利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63岁的吴爹爹来自湖北武汉,由于患有缺血性心肌病这一终末期心脏病,他的心功能仅达到正常人1/3的水平,且随时可能猝死。6天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王志维教授率领团队,成功将一枚重约180克的“人工心脏”植入他的心尖,给几近衰竭的心脏加装上了“马达”,帮他重获新生。

    心梗后重度心衰命悬一线

    去年10月的一天,吴爹爹突发心梗,但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心功能很差,呼吸极其困难,几乎不能平躺,且病情迅速恶化,发展成为缺血性心肌病。仅半年时间,他就因反复心衰住院3次。

    今年3月,吴爹爹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外科就诊。在全面检查后,医生发现其病情不容乐观: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心脏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仅23%,只达到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心脏近乎“罢工”,生命岌岌可危。

    更糟糕的是,爹爹长期心衰,肺淤血伴有大量胸腔积液,而且肺部感染严重,并不适合做心脏移植手术。药物治疗效果越来越差,一时之间,爹爹陷入了绝望。

    植入最新一代“人工心”后获新生

    “可以尝试植入‘人工心脏’。”经过医院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超声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反复讨论,并对右心室功能、呼吸功能、肺动脉压力和阻力等指标进行详细评估后,治疗团队给出了建议。

    王志维教授介绍,“人工心脏”是在患者原有心脏的心尖处植入一个“泵”,这个“泵”通电后会高速运转,通过一根人造血管将血液泵入主动脉送向全身,从而维持人体血液循环。几近衰竭的心脏也可以“歇口气”,得到休息。

    “人工心脏”植入的位置和角度十分重要,最优方案是对着二尖瓣口、平行于室间隔。手术前,心血管外科、超声影像科等专家反复评估确认,最终制定了最佳的植入方案。

    5月31日,在麻醉科、手术室的保驾护航下,心血管外科王志维、吴智勇、阮永乐等手术团队耗时2小时,为爹爹植入了“人工心脏”,并顺利开工运转。术后第1天,爹爹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2天,开始正常进流食;术后第6天,可以下床活动,并顺利转到普通病房进一步康复。

    “人工心”也有适应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此次使用的最新一代左心辅助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重量仅180克。该装置没有实体轴承,可减轻对血液成分的破坏,降低术后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医院心血管外科牵头负责人吴智勇教授介绍,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300万名心衰患者,其中终末期心衰患者占6%;对他们而言,药物治疗和常规手术治疗基本无效。在心脏供体紧缺的情况下,植入“人工心脏”为心衰患者增加了一种选择。

    但吴智勇也表示,目前“人工心脏”主要是左心室辅助装置,只针对于左心衰患者使用,并不适用于所有心衰患者。且左心衰患者植入前,还需要评估右心室功能、肺部情况等一系列指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外科拥有丰富的心脏手术经验和病例积累,针对各种复杂疑难性心血管疾病,不断探索新的诊疗方案,致力于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提供治疗的“最优解”。(邹亚琴)